儿童项目之文峰在行动——走进贵州(一)

文峰基金会  /文

        南通市文峰慈善公益基金会经过2021年对儿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以及与宁夏、陕西两省从事儿童工作的社会组织的合作,对儿童发展与保护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未来,文峰基金会将更加聚焦于县域及乡村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儿童的生活现状,致力于通过“陪伴-教育-赋能”的模式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情感水平,鼓励儿童参与社区事务治理,打造儿童友好的社区和家校环境。

        自2021年11月,项目组对云南省和贵州省共计40余家从事儿童相关工作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访谈,同时就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多位行业资深专家深入探讨。2022年3月,项目组前往贵州省9个县市,开展调研工作。

赫章县

        赫章县是我们探访的第一站,一路上,远山连绵不绝,我们的车子穿梭在山与山之间,过了中午才最终抵达。赫章县壹加壹爱心公益协会的负责人姚建勇早早在路口等待着我们,才一见面便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了办公室。

        建勇对我们说,虽然有了政府的政策,从前深居山村的困难家庭有机会搬来县城居住并且政府为他们配备了齐全的生活设施,但许多搬迁而来的儿童在陌生的城市中仍然缺乏融入感和归属感。生活条件硬件上的改善并不能弥补精神和心理上的匮乏,建勇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和资源为搬迁社区中的儿童提供心理上的服务,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走访野马川镇罗家坝社区

        我们跟随建勇来到赫章县下辖的野马川镇,这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乡镇,也是建勇的老家。相较于县城中摆满图书的社区图书馆和每周规律开放的儿童之家,野马川镇的社区图书馆则显得有些空旷,儿童之家也主要以寒暑假开放为主。接待我们的社区主任对我们说,大家都希望能把儿童之家开起来,但目前人手不够,专业能力也不够,社区想为儿童提供心理服务却始终有心无力。

参观社区图书馆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威宁县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陈玲是个非常可爱的年轻女孩,因为热爱社会工作,想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家乡。大学毕业后回到威宁县,注册成立了威宁县第一家社会工作机构。

        见到我们后陈玲拉着我们热情地介绍她所服务的搬迁社区,告诉我们社区中的年轻人大多离开县城外出打工了,留在这里的以老人和孩子为主。但由于老人们大多不识字,孩子们的学业辅导成了一个大问题,老人们长居山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不再适应搬迁至县城后的生活,这些问题与需求都需要社工陈玲和她们小伙伴们着手解决。

        访谈中,陈玲和她的小伙伴告诉我们,她们都是来自距离县城两个小时车程的得坪村,那里被大山包围着,孩子们并没有任何社会服务资源,她们更希望自己的服务能够触达到山村里的留守儿童。为了了解当地的情况,我们大家匆忙吃了午饭,赶往得坪村。

走访野马川镇罗家坝社区

      得坪村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依山而建的狭窄公路,快递也只能送到镇上的快递代收点。平日里村民吃自家种的菜,而调味品则需要抽时间到镇上采购。我们提到在山村开展社会工作需要翻山越岭一家一户的走访,远比在城市社区辛苦得多,有些担心她们几个女孩子是否应付得来,两个女孩子笑意盈盈地回答我们:“当然没问题,因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呀。”

安龙县
        结束位于贵州最西边的威宁县行程,我们开始南下奔赴第三个目的地——安龙县义工联合会。

        机构负责人聂顺贞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常来服务站点的一个小朋友不喜欢和其他人合作,他就设置了很多需要小朋友组队合作的游戏,“单打独斗”的小朋友在几次失败后不得不试着和其他人组队,之后竟意外地收获了来自其他小朋友的欢迎,现在不仅不再是“霸道的独行侠”,反而成了一呼百应的孩子王。

        我们好奇曾经走南闯北的顺贞为什么最终选择在安龙成为一个公益人,他笑了笑说自己本来就是从安龙县的村子里走出来的人,还是惦记着能回乡服务自己的家乡,讲到这里,我们的行程又临时做了调整,决定和顺贞一起去看他从小长大的村子——歪纳村。

        歪纳村深藏在安龙县连绵不绝的大山之中,一条蜿蜒的公路在山间怎么走也走不到头,眼前的山头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还有下一个挡在我们的前方。直到我们的眼前只剩下山和云,才终于来到了歪纳村。

        村口就是歪纳小学,校园不大,有一个小小的篮球场和一栋三层的教学楼。自从去年之后,村里的学生到了三年级都要转去镇上的小学读书,现在学校里只有一个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学前班的小豆丁们正围着老师说些什么,一年级只有5个学生,二年级只有6个学生,都安安静静地做着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

        校长说虽然学校的学生不多,但是现有的老师依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原有的老师年纪大了,只能教教语文数学之类的基础课,学生们的英语和拼音都依靠每年来支教的大学生,至于城市中学生们必修的音体美和自然课目前没有能够教课的老师,更不要说心理辅导和社会情感这一类的服务和课程。校长望着我们满眼的期待,反复说着“非常欢迎你们来我们学校开展项目”。群山环绕的小小校园里的孩子和老师们,让我们久久不舍离去。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在紫云县,我们遇到了一群年轻的公益人,他们走向过更远的世界,却选择回乡与家乡共同成长。紫云县挚爱公益协会,是由来自紫云县各地的大学生组织共同运营。机构的三名小伙伴都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在访谈的过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在学习和摸索”,尽管如此,他们对服务的搬迁社区却有着很深刻的了解。

        他们的服务从庆祝民族节日到为乡村小学募集书籍,大大小小也多有涉及。没有专职人员就抽出周六日和寒暑假做服务,没有资金支持就联系一切可能的物资捐赠,谈及一切实际而现实的困难他们都是一笑而过。关于未来,他们也表示自己还年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无论之后会怎样,这个机构一定会运转下去。”他们笑着对我们说。

惠水县
        我们在惠水县遇见的诚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虽然也才成立不久,但得益于负责人有着多年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熟的机构应有的面貌。

        我们到达的惠水县的那天有幸参观了机构在搬迁社区为儿童开展的绘画活动。一进门,提前等候的小朋友便跑过来围住了社工,有的小朋友帮忙摆放桌椅布置场地,有的拉住社工说起自己的“小秘密”,还有的熟练地接过签到表进行签到。

        我们注意到许多小朋友并不是独自参加活动,而是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既要帮助弟弟妹妹摆好座位,还要忙着和同龄的伙伴打招呼,小小年纪就有了几分“小大人”的模样。这样的孩子在搬迁社区较为常见,这里的许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家中较大的孩子就会分担一部分照顾弟妹的工作。

        机构的负责人吕香君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会为来参加活动的儿童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并保持跟进,对处于困境的儿童和家庭会进行走访和干预介入。每次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收集儿童的反馈和建议,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基础。

我们还在路上,故事还在继续......